“宝贝乖,去旁边游乐园玩,妈妈正在做衣服。”12月15日,贺兰县洪广镇广荣村扶贫车间内,正在缝制校服的刘瑞对3岁的儿子说。
记者看到,制衣车间旁的儿童游乐园里有滑梯等设施。“扶贫车间工人大多是家庭妇女,她们在扶贫车间打工离家近,既能挣工资贴补家用,也不耽误照顾家庭。”广荣村党支部书记成玉华说,村里特意在扶贫车间开辟了一间儿童乐园,供职工孩子玩耍。
30岁的罗富琴以前在外地制衣厂工作,听说村里扶贫车间有制衣厂,她立即赶回来。“丈夫在内蒙古打工,孩子一直是老人照顾,现在我可以边照顾孩子边工作了。”如今,罗富琴是制衣车间主管,她把经验传授给村里的妇女,她们用一针一线缝制着自己的致富梦想。
80后乔雪出生在一个手工艺人家庭,从小就学会了皮具制作技艺。2015年,在宁夏大学读研究生的乔雪注册了公司,开始自己的创业路。
2017年底,乔雪到广荣村扶贫车间做扶贫培训讲师,教村里妇女制作手工皮具。“这里的大姐大婶几乎都有纳鞋底做布鞋的手艺,学起来容易,人员稳定性也高。”乔雪笑着说,大家做出的手工皮具精致结实,很受消费者欢迎。
50岁的谭雪勤老家在西吉,因丈夫生病去世欠了不少债,移民到广荣村后,她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灵活的头脑,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。
扶贫车间二楼有一个展示间,是谭雪勤和另外两个姐妹共同创办的手工合作社,靠墙一圈货架上摆放着各种手工制品,屋中间工作台上摆着各种制作工具。谭雪勤制作的瓦棱纸手工作品《十二生肖》,曾在2018年银川市“巧手创业、创意无限”手工制作大赛中荣获二等奖。
“两年前村里成立扶贫车间,我刚开始不愿意去。”谭雪勤坦言,后来看到村里不少姐妹都在扶贫车间工作,每天说说笑笑很开心,她也尝试着去扶贫车间打工,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新手,到现在带出了近20个徒弟,谭雪勤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。
“我看村里很多老人会绣花,打算给她们找点事做。今年4月成立了合作社,带着村里一些老人绣花,她们有事做还有收入。”虽然有了自己的合作社,但谭雪勤舍不得离开扶贫车间,现在她一边在扶贫车间跟着乔雪做手工皮具,一边在合作社和姐妹们做绣花枕和各种手工艺品。
目前,广荣村扶贫车间已引进乔师傅皮艺、银川月美制衣有限公司等6家劳动密集型企业,采取“培训+订单”的方式带动村里68名移民妇女就业。同时,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产业,充分发挥现有8个劳务经济公司、50名劳务带头人作用,带领移民外出务工。截至目前,广荣村已脱贫336户1490人,未脱贫8户31人,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.63%。(记者 张晓慧)